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,文化是安全的灵魂。在武安本级铸管部维修作业区党支部将“网格党员五个一安全履职行动”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引擎,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作业区日常安全管理,积极营造“人人讲安全、事事为安全、时时想安全”的文化氛围,为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“防护墙”。
自铸管部党总支部署开展“网格党员五个一安全履职行动”以来,维修作业区党支部迅速响应,将其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、培育特色安全文化的重要抓手,精心组织,强力推进,将“一日一巡、一患一报、一事一示、一域一策、一练一能”的“五个一”机制,从党支部延伸到每名党员,从党员辐射到全体职工,让安全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党员领航,“一日一巡”织密安全预防网。安全管理的根基在于预防。党支部将“一日一巡”作为党员履职的第一道关口。每天清晨,由党员班组长带队,当班维修工组成的巡检小组便成为铸管部流动的“安全哨兵”。他们肩负责任,沿着既定路线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:检查设备防护罩、液压系统渗漏、电气线路老化、人员操作规范……他们不仅是检查者,更是安全标准的示范者。 他们细致入微,发现隐患立即拍照记录、沟通确认,确保无死角。巡检后的碰头会上,党员骨干带头梳理问题、明确责任、跟踪整改,构建起“巡检-记录-整改-复查”的闭环管理链条,将预防理念植入日常,形成了“党员带头查隐患、全员参与保安全”的浓厚氛围。
冲锋在前,“一患一报”彰显应急执行力。关键时刻见担当。“一患一报”要求隐患即发即报、快速响应。正午时分,11号天车突发定位故障,生产告急!接到消息的值班人员迅速行动,制定安全措施、携带备件,第一时间冲上故障点。断电挂牌、精准排查、快速更换传感器、校准编码器……汗水浸透工装,但他们临危不乱、高效协同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确保了设备在20分钟内恢复运行。他们不仅迅速排除了故障,更在第一时间通过“新兴安全”系统完成信息上报。这种“快速响应、隐患无处遁形、信息即时畅通”的机制,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,成为安全文化中“行动至上”精神的体现。
群防群控,“一事一示”构建共享学习圈。安全文化的核心在于共享与学习。作业区微信群,正是“一事一示”的主阵地,也是党支部打造的学习型安全文化平台。党支部和安全员抓住每一次违章苗头或外部事故案例,将其转化为鲜活教材。上周小郭的“验电疏漏”、外厂电工的“接地线挂反”事故……都被迅速在群内进行严肃剖析和深度警示。微信群里,网格党员时常在群里进行语音提醒:“高温浮躁,规程不能打折!”这种“党员带头剖析、全员参与反思” 的方式,使微信群变成了一堂永不落幕的安全公开课,将个体教训迅速转化为集体智慧,有效提升了全员风险辨识能力和规则敬畏意识。
精准施策,“一域一策”体现文化适配性。安全文化需要因地制宜。维修作业区党支部深知此理,将“一域一策”作为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。党支部组织党员、骨干深入各工序区域,精准识别不同区域(如高温区、电气密集区、天车作业区等)的独特风险点。针对这些风险,党员技术能手和安全专业部室牵头,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属安全管理方案。夏季高温时,他们绘制的重点防护区域电路图,如同为设备量身定做的“安全预案”。这种“党员带头深研、方案精准滴灌” 的做法,确保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文化的适配性,让安全文化在每一个角落都能落地生根。
实战锤炼,“一练一能”提升文化承载力。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战能力。党支部将“一练一能”作为检验和提升安全文化承载力的关键环节。在党员骨干的策划组织下,作业区常态化开展贴近实战的专项应急演练:火灾扑救、触电急救、设备故障处置……演练内容保密性强,突击检验员工的真实反应。演练结束后,党员安全小组立即复盘,直指问题,并组织针对性强化培训。同时,支部深化“师带徒”机制,鼓励党员老师傅将宝贵的安全操作技巧、隐患识别“秘诀”手把手传授给青年员工。通过“党员带头教、实战反复练” ,员工的应急处置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持续提升,真正实现了“人人懂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的文化目标,筑牢了安全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,从“制度上墙”到“行动落地”,铸管维修作业区党支部通过深耕“网格党员五个一”安全履职行动,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。党员的身影活跃在每一次巡检、每一次抢修、每一次警示、每一次施策、每一次演练的最前沿,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执行力。这张由党支部引领、党员带头、全员参与共同织就的安全文化之网,正日益坚固,为铸管部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