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中,铸管股份工会立足企业实际,打造独具特色的大众文化体系,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赋能管理、以创新激活组织、以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会工作新路径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立足企业之需,构建工会工作新格局
面对职工队伍结构变化、思想观念多元、文化需求升级等新形势,铸管股份工会深刻认识到,传统的工作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职工的需求。工会组织要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就必须在理念、方法和机制上进行系统性创新。
铸管股份工会以上级工会对大众创新工作的要求为指引,突破传统思维定式,将“大众文化”建设作为工会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。这一管理创新是构建更接地气、更具活力、更富效率的群众工作新范式。工会角色从传统的“活动组织者”转变为“文化生态构建者”,工作逻辑从“任务导向”转变为“需求导向”,服务方式从“统一供给”转变为“精准滴灌”。
铸管股份工会整合原先碎片化、点状化的工作资源,通过优化顶层设计、强化过程管控、注重成果转化三个关键步骤,系统打造“大众身边文化、大众创新文化、大众成长平台、大众关怀文化”等多个载体,形成了层次分明、相互支撑的大众文化体系。这一体系既保持了工会工作的政治性、先进性,又增强了群众性、服务性,实现了工会工作格局的整体提升。
打造多个载体,激发职工队伍新活力
铸管股份工会紧扣职工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,精心构建多个文化载体,让大众文化真正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在“大众身边文化”建设方面,工会以“军钢杯”品牌系列活动为核心,打造职工精神家园。2025年组织开展“军钢杯”文艺汇演、乒乓球、篮球、羽毛球等系列文体活动,同时开展“星火燃青春、奋斗正当时”主题征文、红色教育、红歌赛暨中秋迎新联欢会等青年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。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10余次,参与职工达1万余人次,形成了“月月有活动、人人可参与”的生动局面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,更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。
在“大众创新文化”培育方面,铸管股份工会搭建“众创”平台,释放“群新”能量。联合科技部门通报2025年第一批职工“五小”优秀创新成果,5家单位的6项成果获评,其中武安本级的“一种高炉开铁口操作的技术”每年创效约10万元,有效将职工智慧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。铸管股份工会持续推进大众创新工作,月度征集职工创新成果72项,累计开展各类小改小革94次、申报五小创新成果72项、征集合理化建议760条。这一系列举措让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,实现了“职工智慧”向“企业效益”的有效转化。
在“大众成长平台”搭建方面,铸管股份工会让人才“C位”出道,培育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。完成2025年公司级“军钢杯”钳工、数字化、电工等专业技能竞赛,通过技能竞赛挖掘人才,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报送,做好人才培育工作。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比武42次、劳动竞赛100余次,参与人数达8126人。同时,持续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,开展2025年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评选,重点推选出全国劳模1名,通过劳模示范引领,带动培育一批职工成长成才。
在“大众关怀文化”营造方面,铸管股份工会坚持人本关怀,不断彰显组织温暖。重要传统节日期间,组织各级工会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20余人,慰问驻外职工200余人,发放各类慰问金约80余万元,各类慰问物资价值约40余万元。建立困难党员常态化慰问机制,下发驻外职工慰问办法、七一困难党员慰问通知,构建有温度的企业大家庭。这些举措切实提升了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彰显实践成效,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
铸管股份工会打造大众文化的创新实践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职工思想引领力显著增强。通过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与活动,如“工匠精神”主题宣传、“我和我的企业”故事分享会等,让思想政治工作的抬头率、入心率大幅提升。职工在文化参与和情感体验中,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职工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。精准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选择,极大地满足了职工的不同需求。“职工之家”建设让办事流程极大简化,职工享受服务从“工会送什么我要什么”到“我需要什么工会提供什么”,职工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,对工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持续提升。
企业中心工作助推有力。工会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得更紧密。通过开展劳动竞赛、技能比武、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,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缓解了职工工作压力,提升了团队凝聚力,从而间接促进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。
铸管股份工会组织活力充分迸发。创新使工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。职工参与度大幅提升,许多有才华的年轻职工在兴趣社团和项目活动中脱颖而出,成为工会工作的新生力量。工会干部的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,工作成就感更强。
展望未来,铸管股份工会将继续深化大众文化建设,推动工会工作从“赋能型”向“引领型”升级,打造更具活力、魅力、凝聚力的“职工之家”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