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建设

攻坚四季度 党员显担当 黄石新兴炼铁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生产提质增效

作者:党群部信息发布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1日

  深秋寒风掠过黄石新兴厂区,炼铁部生产现场却激荡着滚烫热潮。高炉炉口橘红铁水翻涌如“流动火焰”,铸铁机传送带上整齐排列着温热的铸块,党员维修队员们刚完成一轮设备检修,又迅速投入下一项任务。他们工装领口的党徽,在炉火与焊花的映照下熠熠生辉,成为冲刺年度目标征程中最耀眼的光芒。

  “钉”守“铁心脏”,把责任铸入操作

  “高炉就是‘心脏’,心跳不稳,全生产线都没底气!”网格长高学谦的这句话,被郑重地写在“稳炉日志”扉页。面对四季度原燃料波动导致高炉“闹脾气”的挑战,他带领三名党员骨干连夜扎进操作室,逐行比对参数,直至凌晨两点敲定“分阶段调料批+精准提温”方案。在接下来的48小时里,他们像钉子一样“钉”在现场攻坚。白班时,高学谦顶着炉前50℃的辐射热,蹲在料车旁用激光测距仪记录数据,工装被汗水浸透又烘干;夜班时,党员呼喆坚守在中控屏前,紧盯炉温曲线,按方案精准调整富氧率。当炉温稳步回升、煤气利用率重新爬升至45.1%时,高学谦抹去汗水坚定地说:“戴上党徽,就要在关键时刻‘顶上去’!”如今,高炉利用系数保持平稳,吨铁能耗再降8公斤,铁水稳定流淌,成为冲刺年度目标最坚实的保障。

  “细”守“出口关”,把质量融入铸块

  “生铁质量是底线,尺寸差一毫米、表面多一个砂眼,都是我们党员没守住岗位!”这是党员张灿始终坚守的信条。他的口袋里,游标卡尺和生铁质量检测表从不离身。每天沿着铸铁机生产线来回巡查,步数从未低于两万步——他紧盯的是从铁水浇筑到铸块成型的每一个质量环节,守护的是四季度生铁质量“零瑕疵”的硬指标。

  面对四季度繁重的生产任务,张灿牵头成立“党员生铁质量攻坚组”,将“生铁成分达标率100%、外观合格率99.8%、理化指标零超标”的质量要求张贴在操作室最显眼位置,带领组员从“源头控温、过程控形、成品控质”三个环节同步发力。

  铁水温度是决定生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。每次高炉铁水罐平车进入,张灿总是第一时间靠近罐口,用红外测温仪精准监测铁水温度。有一次,当铁水温度异常飙升至1460℃时,他果断叫停浇筑,带领党员班长调整冷却水流量、优化铁水包保温措施,待温度稳定后才重新开浇,成功避免了整批次生铁出现质量问题。针对脱模环节易出现的铸块质量问题,他反复试验,摸索出“先喷模具边角、再喷中部,分两次均匀喷涂脱模剂”的创新操作法,并在模具两侧加装“防偏移挡块”,从工艺源头杜绝铸块变形。

  如今,经张灿和攻坚组党员严格把关,铸铁机产出的生铁成分波动控制在国标允许范围的80%以内,外观尺寸偏差精准到±0.5毫米,表面无砂眼、无裂纹,理化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.8%,每一块发往客户的生铁都成为经得起检验的“放心铁”。

  “拼”筑“保障线”,把担当融入抢修

  “生产线不停,党员抢修就不停!”铁钳网格长李紫阳的工具箱上贴着“24小时待命”的标签,三本厚厚的“设备台账”记录着每台设备的运行特性。10月18日凌晨2点,高炉热风阀突发泄漏,炉温骤降。他十分钟内赶到现场组织抢修,滚烫的螺栓烫得手套冒烟,但没有一个人退缩。经过三个小时的连续奋战,阀门密封完成,炉温稳步回升,此时天边已泛起曙光。李紫阳还积极牵头开展“修旧利废”活动,今年前9个月节约维修成本超6万元。如今,维修团队实现了“10分钟响应故障、抢修时长缩短30%、故障率降低60%”的目标,成为生产线最可靠的“坚强后盾”。

  当前,高学谦的“稳炉日志”增添了新的参数记录,张灿的测温仪仍在精准监测铁水温度,李紫阳的工具箱里增添了新的维修工具。从炉台到传送带,从设备旁到中控室,党徽闪耀,党员攻坚。他们以铁一般的担当、火一样的热情,将“质量效益再提升”融入每一次精细操作、每一次严格检查、每一次快速抢修,在四季度的赛道上,奋力跑出炼铁人的“红色加速度”,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。